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正文

【高峰论坛】李若愚: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上)

发布日期:2018-02-09信息来源:木材云编辑人员:木材云点击量:1096

分享到:

      

李若愚: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2018年1月18日,由靖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江苏万林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面向世界林业资源,共谋未来市场发展”靖江高峰论坛。本篇就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副主任李若愚女士的演讲“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上)”整理如下: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突出特点

      在十八大以来,这五年间,我们整个的宏观经济的运行和之前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运行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增速在放缓的。


图: GDP的同比增速的变化情况

      在2012年以前中国GDP的增速基本上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水平,但是2012年以后, GDP增速已经跌破了8%,到了2015年再往后,就进一步跌破了7%,而且经济增速持续小幅放缓的同时,我们经济运行还面临下行的压力。这种经济增速的放缓或者我们说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对我们这种长期以来习惯的两位数高增长的地方政府也好,或者是企业也好,市场甚至是对国际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大家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冲击,就是中国经济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经济放缓的背后是有逻辑的,我们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去看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是在持续放缓的。

      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般宏观的需求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出口对应的是外部需求。这三大需求这几年来也是持续增长、持续放缓的过程。


      左边这张图是出口、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就是消费累积同比增速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曲线是出口,它的增速水平由之前的2010年,再早是两位数的增长,随后就是逐步放缓,放缓非常明显,在2016年甚至出现了一个负的增长,当然2017年又转正了。所以出口总体是下降的,那么我们出口增速下降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整个的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是长期经济不是很景气,发达经济体整体都是在调整,经济都在放缓,所以中国面临的这种外部需求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的。与此同时,因为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包括欧洲都提出了要进行再工业化,原来很多工业品我需要依赖进口,未来可能我更多要自己生产,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进口。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而且全球因为需求减少,贸易摩擦也是在上升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层出不穷,所以我们面临的外需环境实际上是不友好的,是趋于恶化的。所以我们看到出口增速下降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应该是已经成长到了瓶颈,或者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因为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如果超过10%的话,他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就非常非常有限了。2016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已经是达到了13%,这个比重甚至比历史上美国出口占比最高的水平还要高,那你说我们中国未来出口占全球比重要再进一步上升,这个基本上我个人认为已经是天花板了。 所以在这样出口增长的环境下,我们的出口就出现了这样的下滑,这样的增速的放缓。

      再看投资,出口可能还有一个反弹,或者是阶段性的回升,但是投资基本上是一直往下走,基本是一条斜线,也就是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持续放缓的,从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投资增速是逐年在放缓。那么投资放缓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口在放缓,出口放缓以后,实际上中国再早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已经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了,各部委已经联合发表意见对存在过剩行业要进行治理,这是在2016年,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出口增长的放缓使得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产能过剩已经由个别行业的产能过剩变成全面的产能过剩,由阶段性的现象变成长期的现象,初步表现再就是2012年一直到2016年,中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就是PPI一直都是负增长,也就是工业领域持续陷入一个通货紧缩的状态,也就是作为工业领域的企业,他去生产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是不断下跌的,那不断跌价的过程中企业进行投资再生产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投资里面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是持续放缓,幅度也是非常大的。2016年制造业投资月度增速曾经一度接近3%,今年又略有反弹,但是2016年曾经只有3%左右的非常低的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以后,它实际上也是在放缓的,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所饱和了,很多家庭住房条件已经超标了,有的家庭已经不止一套房,尤其是城市的家庭,我们不去考虑农民工进城或者是新增的人口的流入,我们只考虑已有的城镇人口的话,住房已经改善得差不多了。所以房地产市场某种程度上已经饱和,房地产开发商在积累了大量的库存,就是很多房子他没有卖出去,在这种高库存的压力上,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在持续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整个投资的五分之一的样子,我们看到在将近一半的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有制造业投资都在放缓,所以这个拖累了房地产整个的投资是逐年放缓,我们就看到了这样向下曲线的趋势。


      居民消费增长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它也有一个向下的过程,因为经济总体在放缓,所以消费难免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它的放缓程度比投资和出口的放缓程度小得多。所以最后我们看到需求结构也就出现了变化,右边这张图就是投资、消费、出口对GDP,也就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红色的曲线就是消费,蓝色曲线是投资,绿色的是进出口,进出口影响很小,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考虑,主要看投资和消费的相对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以来,除了2014年这一年,2012年以来基本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每年都是高于投资的,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消费主导的增长的阶段,这是从需求角度考虑。

      接下来我们从供给角度看一下为什么我们经济增长会放缓。供给角度的考虑,这个角度实际上是近几年中央或者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强调的角度,我们大家都知道有这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去年的十九大报告里面也是首次写进了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句话,全要素生产率大家可能会觉得非常陌生,因为它是经济学上的专有名词,全要素生产率对应的是潜在产出,潜在产出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或者是潜在的供给水平。潜在产出反映了总供给的一个增长的状况,全要素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资本,我们要进行生产肯定要进行要素投入,劳动力还有资本是最主要的要素,全要素反映的就是要素的产出的效率,投入的效率能够带来产出的比例或者是效率的状况。经过我们测算的潜在增长率,就是潜在产出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2007年的样子,我国的年度潜在增长率是出现拐点了,是逐步放缓的,如果不考虑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长在供给层面去考虑的话,在2007年就已经要开始放缓了,只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我国经济的下滑或者是调整的压力。那么潜在增长率的下滑,它背后的原因就是要素的一个变化,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要素就是劳动力,我国的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2011年以来,这个比重是逐年下降的,那么从2014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但是连续三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刚才说的是占比,现在说的是绝对数量,它也出现了一个负增长,就是我们增个劳动力的数量是在减少的。同时我们看到前期的投资增速是放缓的,资本积累也在放慢,再加上农民工减少,有一个数据2010年以来农民工的总量增速也是下降的,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农业人口转成非农业人口转到工业,带来整体的劳动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农民工人增速放缓,导致垄断力再配置带来的提升效率也是在放缓的,再带来对外开放溢出效率的减少,还有改革红利的减少,都带来全要素的放缓。所以最终结果看到供给侧看我国的增长也是在放缓的。

      所以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不是一时的,可能是一个趋势性的,而且是一个长期性的因素。那么在经济放缓的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环境压力是在加大的,因为前期经济长期的粗放式的增长,快速的粗放式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所以前几年大家感受最深的是雾霾,雾霾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甚至让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威胁到个人安全的问题,大家都很恐慌。那么这资源环境压力的显著上升,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是在增强的,这个约束是来自于我们政策上的主动调整。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把“四位一体”提升到了“五位一体”,加了一个生态建设,也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前面的经济建设、政治经济等四方面建设要求是提到同样的高度。近几年大家耳熟能详地记得习总书记反复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也就是发展生产力。习总书记的这种反复强调也反映了我们决策层或者系中央对我国发展观念的改变,我们会更注重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但是保持和改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从而造成经济增速的放缓。


      左边这个图显示的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的意见所提出来的一些目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森林、非化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等等这些发展目标的设定。我们仅以二氧化碳排放这一项去进行测算的话,如果要完成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个行动目标,那么2014-2020年,我国GDP增速大概年均要下降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们去强化这种资源或者是环境约束,也会必然带来这种经济增速的放缓。

      除了环境压力上升,大家可能关心财经新闻的话,也会了解近几年债务风险,就是中国整体的宏观债务风险还有金融风险也是在上升的。说一些金融上的术语就叫高杠杆风险,其实就是举债的风险,就是债务规模快速扩大的风险。债务风险的显著上升也是从后危机以后才发生了,正是因为我国潜在增速放缓,实际上要素已经不支持我们高速的增长了,但是我们4万亿一揽子计划还是把经济打到10%以上的快速增长,这个需求的扩张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杠杆,就是非金融企业还有地方政府他们在加杠杆,一个是通过银行借贷,还有近几年通过影子银行,大家可能会经常看到这个词,但是不是很熟悉,影子银行不是正规的银行体系,但是它的业务某种程度上是和银行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比如说信托公司的信托贷款,比如说券商的一些通道业务,包括这种银行理财的资金,通过这种通道业务进入到实体经济,借贷给企业或者借贷给地方融资平台,这样都使得整体的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是快速攀升,整体的这种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是显著提升的。也加剧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威胁到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左边这个表是中国2016年四季度宏观杠杆率的比较,杠杆水平在全球都是偏高的,都是很高的,它比所有经济体最下面这一行,全球的经济水平要高,比新兴市场经济体要高得多,大家要略低于发达经济体,对于我们中国的发展经济体来说具有这么高的杠杆率,未来我们要怎么进一步推动杠杆上升呢?这样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分部门来看,政府和国际比较来看,它的杠杆率还是比较低的,但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是最高的,而且是全球最高的。也就是说我们非金融企业它的借债或者是对债务的依赖或者是债务负担可以认为是全球最高的。背后就银行着非常大的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债务相关的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刚才提到企业举债或者是地方政府举债更多是通过贷款和影子银行,这种金融机构资产的快速扩张也 带来金融领域的加杠杆的行为。左边这张图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和金融领域杠杆率的相对变化。可以看到这两个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两个都在持续攀升,但是右边这张图反映的是发达经济体在近几年实体经济杠杆率和金融杠杆率的相对变化,和中国不一样的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领域杠杆率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当然它实体领域还在加杠杆,中国金融在加杠杆的同时发达经济体是在去杠杆,中国的金融风险是在相应上升,他们的金融风险是在相应下降的。

      前面我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十八大以来一些突出的特点或者我们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新的情况,或者是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实际上不仅是大家不适应,我觉得从中央层面尤其是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层,也是逐步接受和认识的,也是有这样的过程。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随后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认识也是逐步发展变化的,下面我从这个时间上,按照时间顺序帮大家理清一下宏观决策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的以及怎么办的认识的变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首先是新常态,其实在“新常态”之前提出的是“三期叠加”,2012年提出来的,当时习总书记提到针对经济持续放缓,提出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前期扩张政策消化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的判断。2014年5月提出“新常态”,而且提出来新常态会对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到了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经济进入新常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9个方面对新常态的趋势方面进行了总结。

      “新常态”的提出是解决了我们怎么看这样的经济形势的问题,接下来是怎么干,就是目前对于这种形势怎么展开经济工作。提出来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的12月份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2016年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当前和整个十三五世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内容,而且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到了刚过去的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又进一步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实这个经济思想是对前面提到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理和升华。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大家一定要关注的两个判断或者是两个提法,第一个提法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大家习惯对之前的中央文件比较熟悉的话,会知道之前的社会主要矛盾论述的说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那么这样表述的变化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新的矛盾或者是突出的社会矛盾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了,而是好不好。就是我们该有的可能基本上都有了,但是我们要更好,要满足更美好的生活需要。第二个判断就是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高质量发展就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对于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以及在高质量发展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工作,高质量发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多多地思考,因为毕竟我们前面也介绍到高速增长10%,我们现在速度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的,我们是要高质量,这是一个新的要求。十九大还提出了“七个坚持”,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还有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

加入收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15-2017  深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50474号-3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清除相关内容。